1、镇压和抵制:2011年同志们的屈辱和哀伤
新诞生的南苏丹共和国:成立之初便将鸡奸罪写入法律,并不承认LGBT群体享有一般人权。
土耳其:LGBT活动群体多次面临取缔组织,关闭网站等危机。
马来西亚:尽管当地LGBT组织的声音越来越响,该国仍有两个州正在考虑修改法律,取缔权益活动。
赞比亚:同志权益问题曾被用于攻击反对党领袖Michael Sata,但最终他还是被选为了总统。(虽然赞比亚是基督教国家,Michael Sata仍表示支持同志权益。)
津巴布韦:圣公会因同志权益问题而受孤立,导致相关福利设施如孤儿院倒闭,孩子们无饭可吃。(圣公会大主教Rowan Williams支持同性恋,但当地一位叛变的主教Kunonga坚决反对。Kunonga有政府做靠山,拥有教会所有资源,但鲜少有人去他的教堂礼拜。)
马拉维:马拉维将女同性恋列为犯罪,导致其最大资助国英国持续减少援助。英国减少援助的主要原因在于马拉维在人权及民主方面非进反退,抗议主流媒体太过支持LGBT,而女同性恋犯罪化被作为争论的着眼点。
……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3003
2、称同性恋是“可治之症”:以色列教科书引发争议
近日,一些以色列学术机构的精神卫生课程引发了一场争议,原因是课程中的一本教科书收入了一个章节,称同性恋是一种需要加以治疗以辅助“正常性发育”的“失调症”。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对《精神病学选章》一书最新版中关于同性恋的章节,许多精神病学专家、教育工作者和LGBT活动家士都予以强烈的批评。该章节的作者是曾任位于佩塔提克瓦市的Geha精神病医院主任的Shumel Tiano教授。
该书称,针对儿童中的同性恋和跨性别身份,“当下最被普遍接受的方法”是将其当作是可以医治的“失调症”。该书援引了美国精神病学家Charles Socarides的理论,他认为同性恋可以“扭转”。
精神治疗师Gidi Rubinstein撰文批评该书2010重印版本未做修改,仍包含该节。他称““在当前版本中,关于同性恋的章节不仅是一种恐同宣言,而且还把恐同态度教给下一代治疗师和教育工作者。”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2997
3、美国田纳西州私立罗斯福基督学院明禁同性恋 遭众多家长质疑
近日,美国田纳西州私立罗斯福基督学院颁新校规,明令禁止学生有任何同性恋言论,此举遭到众多家长质疑。
该禁令原文如下:“任何通过语言或者行为宣传、参与同性恋活动,或暴露其本身为同性恋者的教职员工或学生将被视为违反校规。一旦学校管理部门确定其同性恋行为属实,则将对参与者实行纪律处分,严重者予以开除。本学校的申请者同样适用于此规定,如被发现违反规定,则坚决不会将其录取。”
一名家长认为此项禁令的颁布是非法地针对某位同性恋学生的。这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假如我的女儿在学校谈论了同性恋一事,难道她就要被停课甚至是开除吗?”但至今这所拥有300名学生的学院没有对这项禁令进行任何官方解释。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2992
4、首对美国海军女同性恋情侣码头献吻
自美国取消不问不说政策以来,两位女海员成为海军首对获得码头“第一吻”的同性情侣。
海军中士Marissa Gaeta(23岁)在舰上80天后,抽奖赢得了码头首吻奖。
大批民众聚集在维吉尼亚海滩(Virginia Beach)码头,等待迎接出航中美洲的“橡树丘号”(USS Oak Hill)上的亲人归来。当Gaeta下船亲吻女友Citlalic Snell(22岁,海军下士)时,人们齐声欢呼以示庆祝。此前他们并不知道,今天这一传统将由一对同性情侣演绎。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2983
5、走近阜阳同性恋人群的真实生活
和你我一样,他们也渴望能和相爱的人组成幸福稳定的家庭,一起白头到老。
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感情是自然健康的,和大多数人并无不同,然而,这样的感情却是不能见光和不被祝福的。
他们是同性恋者。采访他们,不是为了猎奇和吸引人眼球。只是我们发现,相比常人,他们更脆弱、敏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更渴望社会、家人的认同与理解。
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同性恋不应该再成为禁忌的话题。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不想破坏宁静,他选择形婚
朱飞(化名)明年结婚。
近期的订婚仪式上,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地开玩笑说,终于找着对象了,这下安稳了,结了婚,早生贵子呀!
一定!朱飞尽量咧开嘴巴笑得自然,可眼神里却有着飘忽不定的东西。趁大家不注意,他凑近身边的“准妻子”耳语:朋友,配合好点儿。
朱飞说,明年结婚后,他和她还是会各过各的,因为他爱的是男人,她爱的是女人。
高中,他爱上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