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往事”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小巷深深,庭院角落,精致,简单,小巧,真是个好地方。嘿嘿。我非常喜欢。
在我看来,《喜宴》又是一部可以与《孔雀》,《小武》相媲美的伟大作品,足以载入艺术史了。这是总的感觉吧。
香 火
同性恋是天性,不可更改。但是有那么几个因素,使得同性恋承受了太多的重负。爸爸说,我参军是为了逃避一个不满意的婚姻;后来,大陆老家的境况不好,你爷爷嘱咐我在海外好好扎根,延续香火。这个重负是传统给的。传统要我们延续香火,然后转嫁到我们个人身上,就是必须娶妻生子。
爸爸的期望是那么深。为了盼到儿子结婚,抱到孙子,得了心脏病,挣扎着不想死,咽不下这口气。强大的传统加给人顽固的意志,真真实实地反映在每个具体的人的观念中。
家 庭
家庭是有幸福的。毫无疑问。家庭的组建者享受了有儿子的欢乐,进而又想享受有孙子的欢乐。这个重担又加在了同志身上。
有一个细节,特别美丽感人。就是伟同早晨起来,到爸妈的床上去坐了坐。妈妈和爸爸亲昵地搂着伟同,说起伟同小时候的情景。爸爸说,你小时候喜欢睡我肚皮上,我问:“伟同,你在哪里哦————?”;你说:“爸爸,我在你肚子里”……爸爸边说边笑,特别开心。爸爸本来是一个严肃而不苟言笑的军人,但是在床榻前,想起儿子小时候的可爱,禁不住搂着儿子笑容满面,百般抚弄,百般幸福。就凭这一个细节,我们尊敬的李安就足以载入史册了。
但是,爸爸,为了您要的这个家庭的幸福,我就要牺牲自己终生的幸福么?
妈 妈
妈妈是一个性格很好的人。她用自己的爱,感动了假儿媳的心,决定生下孩子。这个感动的过程是如此自然而然,让我们看不到故事的痕迹,让我们感受了到真实的力量。通过假儿媳被感动的这个细节,我相信现实中会有这样完美的结局。
妈妈是一个可怜的人。伟同受不了重担,和妈妈说了自己是同性恋。妈妈本来是靠爷们拿主意的女人,却独自承担当头一棒,不敢让伟同的爸爸知道这事,怕要了伟同爸爸的命,自己来承担这个重担。
妈妈翻出伟同小时候的照片,不忍相信那个可爱小男孩是个同性恋。但又是自己的儿子啊。爱与遗憾的交织,在一个母亲的心里翻滚。
妈妈是一个善良随和的人,但是对儿子的同性恋是心存芥蒂的。她无奈而冷冷地询问儿子的同性恋情人赛门的家世,表情呢,很是奇怪,不喜欢、责怪也无奈吧。
妈妈对人的爱是自然而然的,细腻,体贴,真诚。所以她打动了假儿媳。这是一个受过极好教养的贤妻良母。
伟 同
作为人子的伟同。伟同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在医院的门口,就和妈妈诉起苦来了。他委屈,十分委屈,又是在妈妈面前,就更委屈。眼睛一红,哭了。然后,便倾泻出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他忍无可忍,对妈妈又可以很实在,所以妈妈询问他媳妇怀孕的事,说这么喜的事怎么还……伟同粗暴地拿开妈妈的手……。妈妈在这一刻是挺可怜,可是伟同,那个曾经在妈妈怀抱中哑哑啼哭的小男孩,因爸妈的期待受了那么多委屈,不也很可怜么?
爸爸早晨坐在躺椅上睡着了。伟同去叫爸爸吃饭,看到爸爸睡熟的样子,久久地沉默地注视。
伟同在处理婚姻仪式上很草率,可见在爸妈面前是任性的,自己的至亲,权且随便应付,爸爸妈妈因此受了极大的伤害。妈妈在照相的时候失声痛哭。爸爸更是一言不发。这个情节又让人感受到了真实的力量,消融了故事的痕迹。
伟同生在民国的文化之下,言谈举止,有斯文的烙印。
伟同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在四面夹击时。假老婆的委屈和不满,赛门的不耐烦和出轨,爸爸妈妈期望的不能满足。然后,就在床上,伟同哭出声来。男人不应该嚎叫,也不应该神经质地爆发性地大哭;就应该像伟同,啜泣几下,心底积压的苦楚缓缓不得不释放出来。
伟同后来我觉得很帅。特别是气质。这种斯文是从小熏染的。他七情六欲的细节,我们又都观察到了。声音很可爱,也很斯文。如此真实细致地观察到一个人美善的一面,心灵深处强与弱的一面,好感也就顿生了?
伟同对爸爸妈妈盼他结婚生子这个事情的处理,一开始并不是积极而成功的。妈妈一再地邮寄来录音带,说儿子,我给你找了对象,博士……;而爸爸呢,得了心脏病,为了儿子的婚姻和孙子,咽不下这口气,不想死……如此可怜的期盼,伟同没有办法去应付。是赛门给他想了一个主意。
文 化
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把美国加上,不需要美国男友,不需要发生在纽约,这个故事同样是有力的。不过借李安这种阐述中国文化的意图,我们倒是感受到了台湾的文化。结婚收份子 。爸爸说要给亲家送四彩礼。 闹洞房。婚宴。书法。旗袍。伟同的斯文和气质。爸爸爱面子。 妈妈给准儿媳的见面礼。妈妈的贤妻良母形象。不折不扣地映射出我们确实是一个文化下的族群。
爸 爸
爸爸是一个真男人。当过师长。每天像军人一样步行散步。有个滑稽的镜头,是伟同陪爸爸散步,两人严肃地迈着大步,像是军人行进的步伐。对待不如意的事,他深沉地压在心里,并且是傲视且有信心摆弄的。极爱面子。聪明细致。在儿子结婚宴席上,喝了不少酒,躺了三个礼拜没起来。是一个有威严的人,不愧是个师长。
知道赛门和儿子的同性恋恋情,但是为了抱孙子不挑开。送给赛门生日礼物。离开纽约的时候,替高家感谢假儿媳生下孩子。
爸爸有着深沉的遗憾,甚至绝望;在眼神中,在素常的表情中。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作为一个十分爱自己儿子的父亲,养育了一个同性恋儿子,他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在解释这个事情——无疑,这个解释是痛苦而无奈的。但是爸爸作为一个男人,不露声色。
完美结局
看完电影后,我和基友们聊起,我说这个结局太完美,不真实。其实不是这样。假儿媳威威被感动的过程,伟同应对爸妈迫切婚姻的过程,以及爸爸知道儿子同性恋的过程,都非常自然,消融了故事的痕迹,显现出真实的生活背景。这里边,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妈妈的性格和智慧,给了威威无私的母爱,不管是得知假结婚前,还是后。如果伟同能与赛门和好,这要感谢爸爸的性格和智慧。威威是喜欢伟同的,伟同的哭泣也确实可怜,这都促使她决定生出孩子。这些因素串起来,就成了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辛酸,但是对我们中国文化下的同志来说,是最好的结局之一。我们很难凑齐这些因素,来得到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局。也就是说,我相信这件事是可以发生,是真的,但是能有这样好的结局,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很难很难。
我觉得要感谢李安,通过这样细致的镜头、真实的生活场景虐待我们的心,最后用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局让读者不要太难受。残酷的是现实,但是李安在揭露现实的残酷给我们看之后,又抚慰了我们一下。
知名人士对同性恋的关注
李安,李银河,陈丹青,……这个群体之所以值得关注,或许是因为我们天性喜欢男性,真实而无辜 ,但又不得不面临传统和偏见的重压。
前 景
爸妈转嫁的传统文化的压力,迟早有一天会卸下来。生孩子孝敬爸妈天伦之乐的压力,这个只能通过其它渠道补偿了。社会偏见的压力,或许也会迟早卸下来。但是目前转型期,伟同爸爸因传宗接代导致的这种深沉的痛苦还是会害很多个同志爸爸的。
总 结
细节非常漂亮。感情和生活情境特别真实。第一流的电影!没看的童鞋推荐看一下,尤其是对那些经历过婚姻和出柜思想挣扎的,看了会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带足纸巾,准备擦泪吧……因为是很久很久没遇到过的好电影,所以写点东西留个纪念……
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