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传统情人节的热起有感

七夕节突然就火热了。我丝毫不知道这个节日是怎样热起来的。就像当我发现传到耳朵里的流行语,“神马”、“你妹”、“石化”、“肿么”……我只能想象出,这是一种指数级传播造成的信息大爆炸,瞬间传遍了中国的每个角落,包括我这个角角里;但我丝毫没有办法去追根溯源,找寻爆炸过程中的细节,所以对创造这些鲜明特色流行语的才子,想膜拜的机会也都没有。

作为一个老愤青,骨子里既自傲又自卑的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得到如此的眷顾和厚爱,心中感念万千,甚至是感激涕零。还记得自己是楞头青愤青的年代,如何因为看了庞朴的一个采访,采访者问,基督教有人传教,可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礼仪却没有人传教,言语中的失落感一直感染着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如何因看到圣诞节的流行,心中愤愤不平,号召周围的人不要过洋人的节日,像堂吉诃德一样,被一群人砸砖头,呵呵。

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我无限渴望我们的春节能像小时候那样庄严、精致,渴望教师节的时间定在孔子的生日,渴望中秋节、端午节能成为重大节日,渴望传统的成人礼、祭孔仪式能够重新全面复苏……这些心中的梦想,是那么遥远。每当念及到这些其实是很容易通过行政命令实现的传统文化复苏,心中不免就有重重的自卑感。我们不具备像日本、欧洲、韩国这些国家的智慧,保护和善待自己文化内核中灿烂光辉的一面,也没有能力全面、系统、意见一致地肯定自己的传统。

传统节日的被冷落,只不过是我们这个没有教养、没有文化的民族的一个表现罢了。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我们是一个零散杂乱,文化教养十分浅薄粗俗的落后人群。我们在道德建设上没有章法,不按照客观规律,实行落后愚昧的圣人标榜宣传策略。我们没有系统、传统或者近代教育引导的家教,造就无数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我们没有核心的育人价值观,教育出来的人普遍没有文化,没有基本的能够慎独做到的个人素质。我们几乎没有一所西方意义上的大学,落后而效率低下的行政体制严重束缚着学术和教育的自由健康成长,培养不出一位诺贝尔奖级别的学术大师……
我们这个时代下生活的个体,比任何时代都没有文化上的保护,指引。我们没有文化赋予的教养和学养,指导我们的情感,人生。我们不读经典,被糟糕的教育戕害得千疮百孔。我们是没有教化的人群,全凭自己出生后的经验应对身边的各种纠纷……
贾樟柯说,有一次在飞机上,不自觉地就流下了泪——我们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中国有贾樟柯这样第一流的艺术家,但却没有像贾樟柯一样第一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所以我们还将会很长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很长很长时间还会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教养的民族。

现在,我已经不再抵触基督教了,甚至可能马上就会成为其中一员。早先,每当想到要把自己的心灵和信仰交给一个外表丑陋的异族人为载体的教派,每当想起自己深爱的400年前中国璀璨的文明,重重的恶心和自卑感就扑面而来。前几天的时候我终于想通了。是因为圣经中壮丽的诗篇和走进教堂给我带来的安宁感动了我。我在抵触和被感动两种情绪下不时地想。想起了佛经中翻译过来的印度地名,音译过来的奇怪的名字,佛教创立者的样子——忽然一瞬间,我责怪自己的愚蠢,2000年的异教佛教可以信、可以成为传统,200年的异教基督教就不能么?俄罗斯接受异教不仍然是俄罗斯自己么?

我们在历史上,有辉煌的文明,有第一流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但这并不能说明她是一个人人受到爱护的优秀民族。希腊文明很辉煌,但却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不被当人看待。印度有辉煌的文明,但是种姓制度造就的贱民,是最不人道的制度之一。我们在古代,虽然有优雅的士大夫阶层创造的精致的文学和历史、能工巧匠造就的第一流的科学技术,但是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没有对普通人足够关怀的民族,有什么值得自豪并去坚守的?为什么不可以像俄罗斯一样,直接引进基督教,使每个人都得到宗教对个体心灵的关爱?

七夕节的被宠爱,使我也受宠若惊,好像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一样。它牵起了我年轻时曾有的梦想,让我想起了我们苟延残喘还残留一点但却千疮百孔的传统文化,让我想起了文明的国家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让我想起了越来越式微的传统节日气氛,让我想起了越来越不读经典的一代代新人们,让我想起了我们是一个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没有文化、没有教养的落后民族,让我想起了复杂错综的近百年史……总之,我特别感激,在我活着的时候,能看到七夕节能重新火起来,或许有一天,就真地春节又按传统过了,成人礼普遍开始复苏了,祭孔仪式在每个角落都有举行,教师节定在孔子生日……

“俄罗斯的振兴,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俄罗斯已经实现了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而我们这样一群没有教养,没有文化的聪明人,像一群只知道吃喝的动物,谈什么“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呵呵。

2013.8.16

果然是快入基督教的人的口吻,以为跟了个虚无缥缈的主就可以高高在上的俯视人间了。

PS:200年的异教,从哪里算起啊,呵呵,那个希特勒的导师也不止200年啊。

个人眼中贾樟柯不算是一流艺术家,差太远

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消停消停:onion_32:

如果码了很多字 ,你还是没改变想法,岂不是白费?要不你去看看《小武》,如果有所领悟,那就对头了;如果不能,估计说再多也没用:lol

如果能成,说明你心诚;
如果不能,说明你不够。
先生放的(消音),似曾相识。
这不是某“歇脚”的思路?
狠狠地给楼主跪一个,请笑纳。
:onion_35:

今天晚上是没时间说了。你可以先去读读我在本版写的《性的仪式……》,里边提到了一点《小武》的评论。还有就是,你可以先调查下陈丹青和贾樟柯的关系。

陈丹青是个很好,很纯,很真,很聪明,很善良,很犀利,很……的人,当然白白胖胖的,我个人也挺喜欢的。他曾经说过一个同志朋友,长得“漂亮得无辜”——《退步集》相关系列,是他出的书,很值得读。

陈丹青来过浙大演讲,好像是去年,我错过了。他是个艺术家,看问题是艺术视角,但是思想深刻。他是个善良而且看事务的本质很透的人。他对鲁迅的评价是完成正确的,他说鲁迅是个善良得不能再善良的人。这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陈丹青对鲁迅的这种评价,也正是因为陈丹青也是一个善良不能再善良的人。

贾樟柯在家乡山西运城举办活动,陈丹青千里迢迢会去捧场。这也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陈丹青这样犀利的人,对贾樟柯的推崇,正是贾樟柯货真价实的侧面反映。

有时间可以单独聊聊《小武》,这是一部非常真实、而又带有从宗教或者历史的角度窥探世界性质的纪录片。

PS:这是什么意思:“先生放的(消音),似曾相识。这不是某“歇脚”的思路?”:onion_34:

“陈丹青这样犀利的人,对贾樟柯的推崇,正是贾樟柯货真价实的侧面反映。”
近似在说“某毛那么牛逼,怎么会犯错?”
贾樟柯在山西办活动,陈丹青赶去,能有多“千里迢迢”?拜托考虑下现在的交通方便程度,陈丹青应该付得起路费,不需要步行去的吧。
歌星开演唱会,也会请嘉宾,应该有人请过陈冠希,或者陈冠希请过别的小伙伴,那么他的小伙伴们需要为他跟女明星们寻欢负责吗?
你说的好像陈丹青得为贾樟柯的人品和才华负责一样。

经常会看到贾樟柯的名字和脸,但是他的电影全部是错过了的,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小武》,有机会再看咯。

“他对鲁迅的评价是完成正确的”
这叫盲目崇拜好嘛?

嗯,你逻辑很严密,真是挺不错的。但是像陈丹青这样赤诚、赤真、聪明深刻的狷介之人,他就是可以负责,因为我们完全放心他的人品和才华。其实我以前想过,为什么他们俩能扎堆,山西运城举办活动为什么就提到了一个名人陈丹青——因为我对他们两人都很了解,所以可以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角度理解。

不看《小武》,《孔雀》,就不会明白,什么是第一流的电影,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峰。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这个年代,能够邂逅贾樟柯,顾长卫。:smiley:

看透了本质,下个绝对的论断,一点都不是盲目崇拜,而是“较真”、“坚守真理”,严刑拷打也不改的信念!:lovel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