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的人的“良知”——老卡拉马佐夫

“这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当时在我心灵上像剃刀似的地划了一刀”——这是费多尔·巴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对第二任妻子索菲亚·伊凡诺芙娜初次见面时的评价语。

在世俗的道德观中,老卡拉马佐夫是一个卑鄙、无耻、丑态毕露的恶劣角色。他坑害了三个无辜的妻子,迫使她们或死或散;对三个儿子没有尽过一分一毫的责任,反而与儿子争夺老婆的遗产;最为无耻且荒谬的是,与儿子争夺女人,最后酝酿出一桩杀父案,害了自己,害了儿子,举国皆知,臭名远扬。

老卡拉马佐夫抱着一种猥亵、放荡、颓废的态度,看待道德对自己的评价。在几乎所有的人面前,他没有任何道德观,没有任何羞耻心,丑态毕露,总是设法取笑自己和别人。他为了肉欲,可以不择手段做任何坏事。他内心深处颓废而又孤单,为自己的臭名远扬深受谴责,却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让自己更加卑鄙无耻,更受别人嘲笑、谴责。

但是,在纯净如索菲亚·伊凡诺芙娜面前,这个远近闻名的恶人有所心灵震撼: “这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当时在我心灵上像剃刀似的地划了一刀”。在上帝的天使一般、不谴责任何人、原宥任何人过失的小儿子——阿辽沙面前,他深深感动,深深刺激,说:只有你,才不谴责我;只有你,也爱我——说着说着,还会痛哭流涕。在上帝一样的慈祥宗教老者、佐西马长老面前,他也会表现出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向往、追求。

不过,所有偶尔会出现的这些求善的本能,求原宥、求被爱的渴望,都没有使他从善从良,反而在长老和小儿子面前,还会故意丑态毕露,演一出出丑戏,亵渎长老和小儿子天使一样的纯洁和神圣。

我们尊敬的佐西马长老是一位伟大的宗教者,哲学家,慈善家,心理学家。他确实做到了能凌空俯视世间的一切罪恶,给任何人以赤子源头上的宽恕。所以,对待老卡拉马佐夫,长老没有谴责,没有鄙视,把他和其他人一样看待。而阿辽沙,还是个少年,涉世未深,学识尚浅,他对老卡拉马佐夫,以及后来弑父的斯麦尔佳科夫的宽恕,更像是天生具备的天真和豁达,与生俱来,“天生丽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老卡拉马佐夫做了全方位的刻画。他没有一味地从世俗道德的角度对老卡拉马佐夫进行毁灭性的判决,而是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对他作恶的原因不时地进行点拨——虽然陀翁并没有更深入一层去挖掘他这样作恶的习惯是怎么来的。陀翁给他留下了心灵中还光灿的一线,就是被索菲亚·伊凡诺芙娜的天真触动,在长老和小儿子面前内心深处感情的流露,都揭示出他作为一个有情感、有良知的人,在真善美前的被俘获。

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