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性恋“治疗”的一些历史影像

原文:网易新闻《看客》第356期

同性恋,即相同性别之间的个体产生爱慕、情感、性吸引及性行为吸引的现象。“Homosexual”(同性恋)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匈牙利作家Kertbeny在一篇抨击德意志帝国政府将同性性行为判刑的文章使用了该词,以替代当时广泛使用的带有贬义色彩的“pederast”(鸡奸者)。图为1920年一张印有女同性恋肖像的明信片。

图为古罗马壁画上的同性恋肖像。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同性恋曾被当时的社会所广泛接受,在极盛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文学、艺术和诗歌之中。

在20世纪初期,同性恋在西方社会仍普遍被认为是一种罪恶,遭到社会的恐惧、排斥甚至憎恨,图为1971年,一名男同性恋者在学习空手道,以防遭到袭击。

在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正式成为医学的分支后,同性恋则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一些医学专家声称,同性恋者在经过治疗后,能够成功改变性取向。图为1957年医学杂志,其刊登的文章宣称“一种新的理论证实: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并可以被治愈。”

20世纪40年代,同性恋者开始被要求进行精神治疗,治疗机构向家人承诺,在“未治愈”前不让患者离开,并在治疗期间对同性恋者施予非人道的对待。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祈祷、催眠、化学阉割、电击疗法、厌恶疗法、脑叶白质切除术等。图为1998年一份报纸上刊登的正版广告,庆祝“去同性恋”治疗的成功,其广告词为“我们都支持真相,同性恋可以改变”。

被喻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Alan Turing(1912-1945),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密码,对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提供了帮助,拯救了数万人的生命,却因其同性恋取向而被迫注射长达一年的雌激素,即化学阉割,导致其乳房不断发育,痛不欲生。图为二战时期参与拦截德国加密无线电讯息的巨像电脑,由Alan Turing参与设计,系现代计算机的前身。

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在20世纪初期被用于治疗包括同性恋在内的精神疾病。手术时医生将冰锥经由从病人的眼眶凿入脑内,破坏掉前额的神经。图为脑叶白质切除术专家Freeman在对患者实施手术。 在Freeman实施的数千起手术中,40%的受治者是同性恋。

厌恶疗法是同性恋治疗中最常被使用的手段之一,即通过一系列刺激使患者产生痛苦或厌恶性反应,直至错误行被纠正为止。图为1971年电影《发条橙》截图,主人公阿利斯因奸淫妇女而被迫接受厌恶治疗。医生在阿利斯观看色情暴力电影时,对其进行厌恶性刺激,致其对性失去兴趣。

图为法拉尔仪器(Farrall Instrument)的使用说明书。法拉尔仪器由一台幻灯机和电击仪器组成,可供“患者”在家使用。在使用时,法拉尔仪器会交替播放“刺激性”的男同性恋幻灯片及“中性”的女性幻灯片,并仅在播放男性画面时产生电流。

法拉尔仪器采用厌恶疗法原理。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按下“改变幻灯片”按钮,跳过男性画面以避免被电击。图为法拉尔仪器使用说明书。

在各种性倾向治疗中,最常被提及的成功案例为“娘娘腔男孩实验”(Sissy Boy Experiment)。1970年,年仅5岁的Kirk Murphy因其女性化的举止被父母送入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参加一项长达十个月的改造计划。

该实验的主导人为当时的美国反同性恋领袖George Alan Rekers,他要求Kirk的父母通过冷漠、体罚等手段,以纠正Kirk的行为。一旦Kirk出现女性化举止,便会遭到母亲的忽视及父亲的毒打。图为娘娘腔男孩实验的纪录片截图。

成年后的Kirk举止与一般男性无异,他甚至加入了禁止同性恋入伍的美国空军,并在退伍后转为商人。在家人为其看似顺利的生活感到开心时,Kirk在38岁那年上吊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在Kirk去世六年后,主导实验的Rekers仍以Kirk为自己的成功案例,四处宣扬“同性恋可以治愈”的观点。图为娘娘腔男孩实验的纪录片截图。

60年代末的美国司法制度仍严重歧视同性恋,警方常半夜巡视同性恋酒吧与夜总会,接吻、牵手、甚至在同性恋酒吧出现都可以成为逮捕的理由。转折发生在1969年6月28日凌晨,位于纽约市的石墙酒吧LGBT群体自发性地反抗警察搜查,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暴力冲突事件。图为1969年石墙骚乱现场。

石墙事件,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同性恋群体首次反抗由政府主导的性别迫害,成为了全球同性恋权利运动的导火线。图为1979年6月29日,美国纽约,为纪念石墙骚乱而举行的第一届“同志骄傲游行”(Gay Pride Parade)现场。

随着全球同性恋解放群动的兴起,LGBT群体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图为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列表里除名。

图为1982年法国巴黎,一对同性恋人在同志游行队伍中接吻。一个多月后,法国政府废除了处罚同性恋的相关法律。

走出埃及全球联盟(Exodus Global Alliance)是一个由基督教组织的反同性恋机构,其目标是“协助同性恋者借着基督教信仰,于性的捆绑中得到释放”。图为2009年7月19日,美国伊利诺斯,LGBT群体在走出埃及全球联盟的年会现场抗议。

2013年7月20日,走出埃及全球联盟会长Alan Chambers在该组织网站上发表声明,向LGBT群体道歉,公开承认该组织的目标和追求是错误的,并宣布关闭该机构。图为网站截屏。

美国精神病学会的前任主席Robert Spitzer,在2001年对200名曾参与同性恋辅导的人士进行研究后,认为“性倾向是可以改变的”。而在2012年,Spitzer在网上发表一则短片,指出他在2001年的研究中犯下了严重过失,决定收回当年的研究及结论,并公开致歉。图为视频截图。

2010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法案,正式废除“不问,不说”政策,今后美军将接纳公开性取向的同性恋人士入伍,也不得以公开性取向为由将同性恋军人开除。“不问,不说”(Don’t ask, don’t tell)是美军1994年至2010年间对待军队内同性恋的政策,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即只要军队中的同性恋者不主动表示自己的性倾向,长官便不会试图揭露并驱逐他们。

不错的帖子。。。禾风最近很卖力啊

多事之秋啊

ps卖力的还有楼主。话说你们可以勾搭起来哈哈

啊啊。。。混乱了T T一不小心把楼主看成禾风了。。

能不死你:onion_32:

:yc_15: 屌!

历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