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在大年初六那天早上,收拾好了一切,不顾玲儿的吵闹与阻拦,便带着我交给他的储蓄卡,离开了家。
在环走后,我就取消了原本的计划,留了下来。然后我就开始了“行动”。
我在酒店请了六位朋友,他们中间有大学毕业,有留学回国,有学者,当然,也少不了那位著名的心理医生。
席间,我开玩笑似的问:“你们听没听过‘gya’这个词啊?”
然后他们就都笑了,有的问我:“您老人家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这个词啊?”还有的假装正经的问我:“您不会就是‘gay’吧?”
我笑着说:“只是偶然听到的,就随便问问而已。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啊?”
有一个在校的大学生说:“单就这个词而论,有很多解释,但大家最常用的,也是中国人最常用的,就要说是‘同性恋’这个意思了。”他还是在滔滔不绝的数落着些什么,但我却一点都没听进去。
趁着话题还没断,我故做疑惑的问:“不知道这是不是病呢?”这当然是问给那位心理医生的。
但没等他答话,一位留学回来的朋友变迫不及待的接茬说:“其实这并不奇怪,也不是病。在国外很多国家同性恋都是可以注册结婚的,也很多gay吧,是专门供gay们交流交友的场所,我在法国的时候就认识这样一对‘恋人’他们已经相恋十多年了,今天比你的岁数还大呢。在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地方,我就去过……这也是一个国家开放的一个标志,说不定哪天,中国人在街上碰见,首先问的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是gay吗?’。”
他的话说完大家都开怀大笑,而我却有些不悦,微皱眉头,问:“照你这么说,一个国家发展的好坏,要看该国的同性恋多少来决定了?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你们这些在外国呆久了的人,一脑子的‘腐朽文化’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难道……”
没等我说完,大家就又都笑了,有的更是笑的前仰后合,并说:“我们这叫‘腐朽文化’啊?大叔,你真的是脱轨啦。”
我更加气愤,心想:难道真的是我脱轨了?难道男人喜欢男人就是潮流?这特太荒唐了!
幸好我还没忘了今天来的目的。于是压着火儿,问那个一直没说话的心理医生。
“那这算不算是一种心理疾病呢?”
那为医生抿了一口酒,沉思了一会说:“弗洛伊德在《爱情心理学》一书中把同性恋归纳为三种,一是:全然倒错的。就是认为自己就是异性;第二是:两栖性的倒错。这个就是可以接受两性,也就是性心理的半阴阳;第三是:偶尔倒错者。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先天性的,二是变质性的。但无论是那种,还都没有得到权威的证明。”
我听了半天,脑袋都快砸了,问:“那那位弗什么德的,有没有明确的说这是不是病啊?”
大家都笑了,那位医生也笑着,说:“那个弗什么德的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写道:那些公然自称是同性恋者的人,只是他们同性恋的倾向是自觉的或明显的;这些人的数目比起仅有潜伏的同性恋倾向的人来,实在是微乎其微。”
我听了这话,有些丧气,但还是不死心,还想问,但又不好追问的太深。
幸好那位心理医生还真是懂得猜测人的心理。他直接回答我:“对同性恋是不是病这个问题,世界医学上还没有一个确实的定义。有人将它归为精神疾病的一种,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如果你一定要问的话,那我只能告诉你——不知道!”说着哈哈大笑。
我的鼻子差点被他气歪,心想:难道我儿子得了精神病?这怎么可能呢!我还从没听说过精神病喜欢同性的!
宴会就在我的一头雾水和朋友的嬉闹声中结束了。
我怀着万般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家,并鼓足勇气,把这个事实告诉了玲儿。
起初她很焦急,不知如何是好。连着问我:“这可咋办啊?儿子这下子完了……”
我连忙权“什么儿子完了!大过年的,不能说点吉利话啊!人家都说了,有胆量承认的比没胆量承认的多的多呢!就这点看,我们儿子还是挺勇敢的,你该高兴才对啊。”
听我这么满不在乎的说词,可把玲气坏了,她一反常态,对我大哭大闹足足三天,逼我让我把环找回来,一定要让他去住院并接受治疗。
我不是不想找,但环至走后一直没有和我联系,也没有往家里打过电话,手机也一直是关着的,这让我怎么去找呢?
一面暗自怪自己太粗心,如此纵容儿子,一面又要安慰玲儿,那段时间忙的我是不亦乐乎。当然,也找过很多地方,打听过很多同学,结果都是空手而归。
最后终于商定,等三月环开学后,我再陪玲儿到学校去找环。
时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对于我和玲儿来说,那段时间过的真的是很慢。
玲儿的神经几近崩溃,这让我很是担心,儿子的“精神病”还没治好,再把老婆弄出个“精神病”那我可就麻烦大了。所以我尽量想法子逗玲儿开心,但对她似乎没什么帮助,人也日渐消瘦下去……
终于,到了学校开学那天了。
玲儿拉着我天还没亮就来到了学校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校门才打开,我们办了相关手续后,直接找到了环的寝室。
开学第一天学校没有课,只是做一下开学讲演等事情。寝室的同学还没起床,但我们却没看见环。
同学告诉我们,他三天前就已经搬出学校了,好象是回家住的吧。
玲儿茫然的看着我,我清楚的感觉到她很失落。从没有过的失落与失望!
我们又在同学的指引下,来到学校的礼堂,但直到开学典礼结束都没有看到环的身影。
玲儿执意要去找老师谈谈,但硬是被我拦住了。
我拦住玲儿的理由是去找小翔打听一下,或许会有收获。
于是我们有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小翔所在的学院。
小翔已经开学三天了,我们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上课,下课后他就看见宋颐恰?
起初他是愣了一下,但马上就温文尔雅的和我们打招呼。显的很绅士的样子。
玲儿急忙向他打听环的下落。
我却拉小翔到了学校里的一家咖啡厅,我一向喝不惯咖啡,所以只要了一杯矿泉水,问:“你现在还和环在一起吗?”
他很平静,不似以前那样局促。
“我们分手了。”
惊讶!
不是惊讶他们分手,而是惊讶他怎能用上“分手”这个词。
“哦”我故做平静的问:“那你知道他现在在哪吗?”
“在南市,是租的房子。”
“他自己住?”我都不知道自己问这句话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不管怎样,我还是问了。
小翔淡淡的笑了笑,看的出,他很无奈。
“好象还有别人吧,我不清楚。”
“你怎么能不清楚呢?你不是和他很好吗?”玲儿有些急了。
他又笑了笑,没回答。
“说话啊!都是你把环给带坏了,原来他不是这样的……”玲儿真的生气了,异常的愤怒,竟然能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
小翔没有反驳,只是站起身,说:“我还要是上课,先走了”说完,放下五元钱,走了出去。
我知道,他这是不领我的情,要自己付钱。
但玲儿却在他身后不依不饶的喊:“五块钱?你在我家住了多久!吃了多少!你给五块钱就能补偿了吗?你个下流坯子,你个变态,我要告诉你们老师去……”
玲儿的吵闹引来了不少同学及老师的围观,她不停的向人们解释小翔是怎样“勾引”环的等等。当然,这些多半也只不过是她的设想而已。
——自己的孩子总是比别人的好。出了点事,只会一味的责怪别人。
这是很多父母的共同心理,玲儿也不例外。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玲儿拉出了学校。开车来到了南市。但什么都没找到。
之后玲儿就病了,常常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嘴里不时叨念着环的名字,还有骂小翔。
我因为只顾着为玲儿看病,环的事就只有暂时放下。
直到一个星期前五的上午,电话突然响起……
“喂?”是环的声音。
“你们为什么到我学校去!为什么要去闹别人……”
那天环很激动,我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说:“你妈病了,回家来看看她吧。”
环沉默了一下,挂断了电话。
一个多小时后,门开了。
环看见我起初是愣了一下,他本来怒气冲冲的表情一下子缓和了下来。
“爸,您老了。”
这出乎我的意料,才分开短短的两个月,难道人老的能这么快吗?
“妈怎么了?什么病?去医院了吗?”
我苦涩的笑了笑,说:“没什么大事,你妈只是太想你了。”
他只陪着玲儿说了一会话,就说要去上学,匆匆的离开。临走时嘱咐我说:“爸,别太操劳了,我会常回来看妈和您的。”
我问他住在哪,有没有联系方式,他只说:“以后再告诉您吧,现在来不及了。”
我站在阳台上,偷偷的看着,一个中年男子,在楼下等着环,环就上了他的兰色跑车。
玲儿还在环的房间里不停的打扫着卫生,说环一定能再回来。
※※※※※※※※※※※
后来我到过学校,知道在玲儿闹过后,学校就把小翔开除了。
学校没说是因为什么,但大家却都知道。
对此我感到很内疚。也去联系过小翔。希望能给他些帮助,但他却根本就没有回过家。这个人也好象从此在世界上消失了一般。
环也退了学,我能理解。
发生这样的事他还拿什么脸留在学校呢?
是我一手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我不怪环。
※※※※※※※※※※※
昨日少年时的房间依旧,
今日的少年却非昨日的少年。
窗前的大海潮起潮落,
看海的人却从未改变。
身后的沙滩上,只留下两对弯弯曲曲的脚印……
两年过去了,玲儿的病时好时坏,我也在生意场上接连败下阵来,此时我才感觉到了,自己真的老了。
该是退下来的时候了。
我每天早晨都会陪玲儿去海边散步,她喜欢吹清晨的海风,她说:带着鱼腥味儿的海风能让她感觉环就在她身边。
我背着玲儿找过环好几次,知道他现在在电脑市场做组装工作。
我问他那天接他走的中年人是谁。
他笑了笑,说是朋友。
我让他回家去看看玲儿,他说没有脸去看。
但我却好几次发现他躲在礁石后面看着玲儿……
前天再见到环的时候,他突然对我说:“爸,明年我就会结婚,给你们添一个孙子,或许这样对@!#@病有帮助。”
“……”我不知该说些什么,眼泪夺眶而出。
我真的老了。
原来人老了是那么害怕孤独,原来老人更需要人来安慰。即便是一个半痴半癫的玲儿,也是那么的让我无法割舍。
我知道,环做出这个决定一定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
或许“结婚”就是他能想到回报父母的最好方式了。
但在他这个决定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呢?
——谁又知道呢?
后记:
有些悲哀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永远不会明白的
当经历过这种悲哀之后,也只觉得只不过是生命里的一场劫难,或许出生那一刻起就已注定,注定要承担这种悲哀。什么叫活着?这就是
看过《孽子》的人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的
很多人现在说着我永远不会结婚,我以死抗婚
现在都会觉得你死了又怎样呢?就这样去死你甘心吗?
所以都不要这么绝对地说什么,5年以后,10年以后,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5年以后,10年以后我们再来看吧。到了那时候,你才会发现你当初的话是多么幼稚
有些磨难,不会因为你承受了太多,而给你补偿的。本来这世界就是一个很无奈的地方,习惯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