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少年》译著新书发布,中文读者拭目以待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1023

《波斯少年》中译本

2010年7月18日晚,在北京同志中心,爱白为《波斯少年》(中文译著)新书举行发布庆祝会。本书译者、爱白多年来的志愿者郑远涛在现场进行了签售募捐活动。前来参与活动的来宾在此书正式上市前,有幸抢鲜成为第一批读者。

《波斯少年》由英国现当代小说大师玛丽•瑞瑙特(Mary Renault)创作,是其著名作品亚历山大三部曲之一。本书的主人公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伴侣,波斯少年巴勾鄂斯。小说以第一人称回忆的角度,续写了亚历山大大帝在世最后七年的岁月。

作为历史小说,《纽约时报》评价“玛丽•瑞瑙特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理想——使读者获得对过去的新洞见。”而其作品的内容,亦是对真相的探索和表达:“她在作品中真实自然地展示希腊世界的生活与道德,而且把双性爱、同性爱和异性爱都视为常态,予以从容的表现。”(出自《纽约时报》)

玛丽•瑞瑙特的《波斯少年》一书,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语言技巧与文学造诣,翻译此书有相当高的难度。远涛历时四年磨砺,几易其稿,不断反复推敲终于成书并正式出版。这也是玛丽•瑞瑙特的小说第一次与中文世界的读者见面。

当晚,郑远涛现场分享了瑞瑙特研究专家伯纳德• F•迪克(Bernard F. Dick)教授发来的贺信,以及瑞瑙特传记作家卡罗琳•齐布尔格(Caroline Zilboorg)教授发来的祝贺录音。随后,郑远涛还分享了来自爱白问答栏目主持人、精通古希腊语言文化的多年好友星星(Damien Lu)的祝福视频。星星在过去4年中,对于《波斯少年》的翻译细节与译者有过无数次深入的私下讨论,见证了本书工作过程的艰辛与认真。

到场各界朋友将近百人,《纽约时报》、法国《世界报》记者亦以个人身份出席,以示对郑远涛及此书的支持。

在远涛的主持下,大家共同提前庆祝了亚历山大大帝2366岁生日,这让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手持蜡烛,在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语颂歌声中默默怀念。7月20日是亚历山大的诞辰。乐声停息,所有人共同吹灭蜡烛。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上,是马其顿王国象征的太阳徽。

郑远涛表示:“我很喜欢玛丽•瑞瑙特和她的书。希望还能继续翻译她的著作。”新书预计将在7月底上市,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也将随后展开。

当晚的签售,还为北京同志中心募得六百余元善款。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persianboy

豆瓣读书《波斯少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175473/

豆瓣活动链接:http://www.douban.com/event/12198145/

图:活动开场 爱白致辞

图:译者致辞

图:宣读伯纳德• F•迪克的贺信

图:星星的视频祝福

图:签售

图:为亚历山大大帝庆生

图:活动募得善款捐给北京同志中心

伯纳德 • F • 迪克教授贺信

Letter from Prof. Bernard F. Dick

I am delighte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end greetings to you on the occasion of Yuantao’s translation of THE PERSIAN BOY.

我很高兴有机会在远涛的译作《波斯少年》出版之际,向你们致以问候。

One of my prize possessions is my correspondence with Miss Renault. As we got to know each other, unfortunately only through letters, she would send me copies of her novels as they appeared. She inscribed THE PERSIAN BOY as follows:

我和瑞瑙特女士的通信,是我极其珍重的一份个人财富。我们(可惜仅仅是通过信件)逐渐熟悉以后,她每出一本小说都会给我寄书来。在《波斯少年》的扉页上,她这样题字:

“To Professor Bernard Dick, who so generously tempers justice with mercy. With kind regards, Mary Renault 15 October 1972.” “Justice with mercy?” She honored me; it was a privilege to write about her.

「给落笔慷慨,公正里带着仁慈的伯纳德•迪克教授。祝安好,玛丽•瑞瑙特,1972年10月15日。」「公正里带着仁慈」?她给了我荣耀;能研究她是我的幸运。

What has always impressed me about her is the way she approached love—discreetly, with an understated eroticism—passion elevated to the heights of the spiritual.

她写爱情的手法一直令我印象深刻:作风含蓄,情欲描写不着痕迹,将激情提升到了灵性的高度。

Consider the end of Chapter 12, when Bagoas approaches Alexander’s bed: “The room smelled of sex and cedarwood, with a tang of salt from the sea. Autumn drew on, the night wind blew from the north. I drew the blanket over him; without waking, he moved to me in the great bed, seeking warmth.”

想想第12章的结尾,巴勾鄂斯怎样靠近床上的亚历山大:「房间里有雪松木和缱绻的气息,糅合着一股海上飘来的盐味。秋深了,夜风从北方吹来。我给他盖好毯子,他没有醒来,只在大床上挨近我,寻求温暖。」

In words she has created a picture of the recumbent couple, to which nothing more need be added. The imagination can supply the rest.

她用这些词句描画出这一对躺着的情人,不必再增添什么,想象可以补完全部。

In a letter (3 August 1969), she wrote about THE CHARIOTEER, her last contemporary novel, which was quite daring in its day, dealing as it does with gay England during World War II:

在1969年8月3日的信里,她谈起自己最后一本当代小说《御者》——此书在那个年代可谓大胆,写的是二战期间英格兰的同性恋群体——她说:

“I’m glad I wrote it; I am still hearing from people who were children at the time it was written, saying it has helped them to hold on to values they believe in.”

「我庆幸自己写了这本书。直到今天还有当年是孩子的人写信来告诉我,此书帮助他们坚守了自己相信的价值理念。」

The protagonist, Laurie, knew he was "different from an early age, but vowed “to be faithful to his humanity, if not to his sex.”

故事的主人公罗瑞从小就知道自己与别不同,但他发誓要「忠诚于他的人性,即使不是忠诚于他的性别。」

Andre Gide wrote, “One must dare to be oneself.” Miss Renault felt the same. My sincerest hopes for the succes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brilliant novel, Bernard

安德烈•纪德曾经写道:「人必须敢于做自己。」瑞瑙特女士也有同感。我衷心祝愿这部精彩小说的译本能够成功。伯纳德

卡罗琳 • 齐布尔格教授祝贺录音全文

Professor Caroline Zilboorg

Silvano以及你所有的朋友们,大家好!你出版了自己翻译的玛丽 • 瑞瑙特的杰出小说《波斯少年》,我非常高兴,谨此送上最衷心的祝贺。

我希望今晚莅临的所有你的同事与朋友,都会喜欢这本书,而且鼓励他们的朋友来读。这是一本重要而丰富的小说,也是走进瑞瑙特小说世界的理想入口。

再次祝贺你,我非常希望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品,不仅包括玛丽 • 瑞瑙特所写的,而且包括众多其他西方作家所写的、你们这个特别而优秀的群体可能会感兴趣的著述,能得到译介。

再一次致以最美好的祝愿,Silvano,给你们所有人。谢谢大家。

开场致辞

郑远涛

各位朋友、各位同志:谢谢你们今晚过来这里。

今晚我们是要庆祝一部文学译作的问世,但我也想请大家一起来纪念一位了不起的女性,玛丽 • 瑞瑙特,这本书的作者。

如果她健在,而且居然答应从世界杯举办城市开普敦过来参加今晚派对的话,她也是会坐着轮椅来,因为她的年纪会有差不多105岁。

不过我知道,她是不会来的。她是一个像张爱玲那样很重视隐私的人。她成为国际性的大作家以后,伦敦和纽约的出版商都邀请她去出席文学聚会——比我们这种铺张得多的文学聚会。她谢绝了人家的好意,不去收获鲜花和掌声,而是去希腊、意大利和非洲的中部旅行,汲取灵感,在海边的家里博览群书,做写作需要的研究准备,继续重建出一个生动无比的古希腊世界。1983年(那年我才3岁),她去世的时候,一共完成了8本以古希腊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波斯少年》是其中之一。这个数目好像还不能称为著作等身,但是她每一本书都很精彩,从来不会草率。

《波斯少年》这本书内涵丰富、主题繁复,政治和性生活是其中的两个主题。在她一生唯一 一次电视采访里面,瑞瑙特谈到过这两个主题。她说:“政治像性一样,只是一个人基本人格的副产物。如果你刻薄自私残忍,它会在你的性生活和你的政治里面显露出来。”这是瑞瑙特的信念,所以她笔下的亚历山大不仅仅是个伟大的战士和高明的政治家,更是一个慷慨的爱人。他的慷慨体现在公开场合, 也体现在寝宫里。

在同一次采访里面,瑞瑙特还说:“作家唯一的义务是对个人发声,向个人展现作家认为自己应该秉持的准则。”虽然她会写引人入胜的故事,她实际上是一个道德感很强的作家。我希望大家在读她作品的时候,不仅仅觉得好看过瘾,也能让它照亮你人生的一些角落。谢谢。

感谢

主办/爱白文化教育中心;协办/北京同志中心;海报设计/周游
摄像:小敏(同志亦凡人);范坡坡
食物准备:Chris;小农;David;若闲
主持: Jane;格子
现场准备:蒜头
签到及感谢:芒果
现场协调:Ben;赵珂;芒果
采访:Jane
售书协助:肖华

生日致辞

我在英文请柬上写了今晚会庆祝某个人的生日,当然你们会猜是亚历山大的生日。没错,就是他。

我每次想到亚历山大的时候,都有被阳光照耀的感觉,就像巴勾鄂斯在《波斯少年》里说的:“他仿佛从身体里发出光热,一如往日,感觉像太阳般永不熄灭。”他只活了33岁,但他死后2333年的今天,我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你们将要读的这本小说,出神入化地捕捉到了他多面的人性,但在他全部的美德和缺点当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仍是古希腊人所谓的ἀρετή,可以翻译成“做你最好的自己。”

ἀρετή是我们在场很多人都追求的理念。也许我们没有亚历山大那么伟大,不过我们这方面有和他一样的渴望。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的国王,而马其顿王国的象征是一个16道光线的太阳徽,这图案在古希腊运用广泛。其中4道光线代表土、水、火、气四种基本元素,12道光线代表奥林匹斯山的12位主神。

两天以后就是7月20号,亚历山大的2366岁生日。今晚我们会以吃太阳徽蛋糕的方式来庆祝他的生日。亚历山大,谢谢你爱着巴勾鄂斯。我们也爱你。Hronia polla.

资讯来源:爱白网
2010-07-19

译者也能签售的?

有点想买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