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安魂弥撒——懒做委曲求全事,好将清瘦出风尘

栏目具体设置请看:http://bbs.motss.info/forum.php? … 6363&extra=page%3D1
声明:本访谈栏目文中出现的观点均只代表采访当事人个人观点,本论坛仅负责栏目策划编辑,并不代表本论坛赞同或同意文中观点。栏目由采访人提供采访稿,采访稿(包括文字与图片)一经本论坛采用,均视为作者同意本论坛拥有独家网络发布权,未经本论坛许可,包括采访稿提供人在内的一切个人与组织均不得擅自转载发布本栏目的文章,否则均视为侵权,本论坛将采取法律措施。

前言: 好久不见。韶华易逝。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曾经知晓我的滞留。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终于在这册那的一年终结前完成了漫长的采访专稿整理。弥撒是我整个人生旅途中遇到的第一位真实存在的同志。也是在他的带领下,让我认识了这个圈子,驻留在这个论坛,也结识了各位底迪(我是真心木有遇到过美眉啊@_@)。这一次,经他的口,借我的笔,兜兜转转,篆刻下新的认知,于你,于我,都是一次思维的冲击和凝练。作为圈外人士,我不敢说我懂得很多,我不敢说我真正了解你们的内心,但是,弥撒为我创造了各种机会,让我能以有限的认知去理解更多,那些停留在二次元的美好,并不能遮掩现实的残酷,同样,那些流传在耳闻的悲鸣,也并不能阻止真实美好的诞生。

——yy姐姐

IMG_8762.jpg

采访人:@yy

被访人:@安魂弥撒

摄影记录:@kiokio

采访协助:@锄药

时间先跳回三月十日晚,此时的弥撒正在为出柜做准备

yy: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喜欢同性的呢?

弥撒:高二第一次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女生有性冲动,但之后就再也没有过类似的感觉。从小没有体育细胞,喜欢和女生聊天、打羽毛球,喜欢在一旁看男生打篮球。一直以为是自己欠缺阳刚之气,所以才羡慕其他的男生。直到高三毕业的暑假去实习,单位有电脑,第一次接触到网络,在新浪男性频道上看到一些男色图片,有了最直接的生理反应(原谅我弱化BQ这个词,毕竟我是女生啊,OMG!),才对自己喜欢的对象产生了新的想法。大一快结束的时候,注册了motss,逐渐接触这个圈子。2006年4月1日,哥哥张国荣跳楼事件,才开始真正意识到“同性恋”这三个字的深刻内涵。进入大学后,曾经与高中时期很要好的女同学交往,却很难长时间聊天,到了大二上半学期,才对自己的性取向有了正式的客观的认知。在CC98缘分天空曾经看到男生自曝,还有男生征哥哥的帖子,那位楼主在风味BG了楼里的“哥哥”,自己也到场,发现不过如此,第一次有了“我就属于这个群体”的想法。

其实回想起来,各种点点滴滴都能有所察觉,比如通常直男不太会和父母很亲密,但我会拥抱,甚至亲脸,洗澡时也跟妈妈不避讳。而且一般男生喜欢看战争片,我则喜欢看戏曲,还喜欢演白娘子,摘花闻香。其实我天生就是同志。

yy:那么你的家庭状况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

弥撒:我的父母是因为知青下乡而结合,婚后感情不太好。父亲有暴力倾向,而母亲性格刚烈。无休止的吵架,最后在我1周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各自组建了家庭,两边都有了新弟弟。

若说父母离异对我内心造成伤害倒也没有很大,但是对于男女婚姻的看法确实会相对比较淡。。。并没有婚姻就是“从一而终”的概念,对于普通人结婚、离婚也不会看得那么重。正是由于父母的离异,所以不会再心无芥蒂地和父母诉说真心话。因为爸爸是大学生,当初认为儿子跟着他会比较好,而妈妈认为带着孩子再嫁会不方便,所以最初也不想要自己。曾经一度感觉自己被当作财产来分割,有种被踢皮球的感觉,仿佛是个包袱。因此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和父母都有种疏离感,刻意保持距离,这样即使某天父母都不要自己了,也能习惯地生活下去。所以很单纯地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幸福,如果不幸福,就应该分手,因此很自然地支持父母离婚。

[yy正在为弥撒君的身世伤感之时,各位文艺青年已经开始了一场婚姻大讨论

kiokio:离异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认为婚姻并不可靠,也不care婚姻这种制度,认为这种仪式是没有意义的。

弥撒:我并没有否认婚姻这样一种结合的状态。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来讲,婚姻比单身经济,人均能耗低。婚姻就是种团购。婚姻更低碳,更经济。家庭是作为社会经济生产的单位。投资、消费基本以家庭为单位。这是人口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

kiokio:你说的都是婚姻的好处,但婚姻也有很多负面。

弥撒:婚姻和感情与感情和性爱可以分离一样,比如强强联合,就像签署合同,搭伙过日子,像是一种经济合作社,共同分担投资,共同负责亏损,共同分享收益。我只是对婚姻的看法没有那么神圣,我认为婚姻不一定能从一而终。婚姻法只规定了感情以外的东西,像是财产分配、债务关系,并规定了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它并不能保障感情。

kiokio:所以有些国家的离婚率低是因为离婚的成本太高。

弥撒:是的,宗教上来讲,比如天主教,你是不能欺骗上帝的。在意大利、法国,离婚很难,诉讼时期很久;而在中国,宗教的影响很弱,传统的影响更多,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既然婚姻并不那么神圣,那么就不必当作枷锁拘泥于人。

IMG_8731.jpg

kiokio:那么你对同志婚姻有什么看法?

弥撒:首先要承认一点,不管国家是否有规定,即使是被禁止的,爱情还是存在的。婚姻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两个人自愿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不是出于爱情,都需要国家公证,这样在一起生活才有保障。举个例子,我和BF在一起,受限于法律,只是同居,而无法结婚,有一天,我遇到车祸,需要做手术,需要输血,需要监护人签字,我的父母赶不过来,所以我希望我的BF能作为家属代表为我签字,但是这在目前的法律上是不认可的。再举个例子,我的BF很有钱,在大学里认识并且一直在交往,迫于家庭的压力,他和一个女生结婚了,生了一个孩子,但还是和我保持情侣关系,并以我的名义,领养了一个孩子,有一天,我的BF遇车祸死了,他生前没有立遗嘱,此时会牵涉到关于他的遗产分配问题,而目前的法律并不会考虑我存在的需求。婚姻法不能让你们的感情更和睦,它只在你们因为不和睦而闹上公堂时才会有存在的意义。所以婚姻法是备而不用的东西,它是一种救济和保护。单独为同性恋制定法律保障,可以不以婚姻法命名,可以是同性恋伴侣;或者扩大婚姻法范围,来给法律事实保障。在某些国家,单身和家庭人士需要缴纳的税额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了促进人口而向家庭做出的一种政策倾斜。它让部分人享受到了福利,也对部分群体表现为一种歧视。

yy:那么你对形婚又有什么看法呢?

弥撒:我认为考虑形婚的人至少是个有良知的人,不然他就会选择和异性恋结婚,使对方成为同妻或同夫,带着痛苦或者被迫结婚,直同婚姻是可预见的不幸福,却还要去做,就是愚蠢。有些人解释自己走入直同婚姻的原因时说,无法和家里出柜,一旦坦白,很可能会毁了家庭的幸福。为了不让父母伤心,不得不结婚,所以只好牺牲自己。听起来有种忍辱负重的伟大,但是我必须提醒一点:牺牲自己是你的权利,但是牺牲不知情的对方,则是侵权的坑害。所以我个人是反对直同婚姻,形婚不存在这种问题。

yy:为什么已经考虑形婚了却还要出柜?

1我的外公外婆还在世,而爷爷奶奶早已过世。外婆希望我能结婚生子。跟他们出柜没有必要,我结婚可以让他们安度晚年。

2父母在同龄人里也是有压力的,亲戚朋友都会问起我的结婚动向,形婚起码能让他们在生活的圈子里减少压力。

3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比较保守。如果一直单身,对于仕途、对于领导的观感,都会有种“此人不负责任”的感觉。

4我希望能让父母知道真实的自己。

形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是一出需要两个人一起演的戏码。和最亲近的人出柜,让他们和我自己一起演戏。也许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但坑害一个不知情的女人更加自私无情。而若要说到出柜是坑害父母,那么说实话,自从我出生起,就和父母成为一种命运共同体。无论我是缺胳膊少腿还是哑巴、瞎子、脑瘫儿,他们都应该接受我的存在。而现在的我,至少经济独立,身体健康。因此,他们有义务接受这一点。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那么母也不该嫌子“丑”。无论是怎样的父母,都只能接受,那么无论是怎样的儿子,也都应该接受。当然其实如果出柜成功,能不形婚的话我应该尽量不形婚,毕竟即使是形婚,也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父母对我不结婚没意见,我觉得没必要为了应付外人的眼光而去可以策划一场婚礼……就是以前送出去的结婚红包收不回来了,哈哈哈。

IMG_8772.jpg
yy:为什么那么想要出柜?
弥撒: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性取向有所认知后,一直在考虑是否出柜。曾经考虑过拖着不结婚、出国或者形婚,当时并没有将出柜当作优先选项,只是不断上网浏览相关的经历叙述,或者与知心好友探讨解决的方式等等。在我毕业之前,因为还是在校生,所以这方面压力并不大,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还是一直有所考虑。大四快毕业时,已经历过几段感情,对圈子里的感情现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有些人认为自己对这个圈子“已经看透”,对同志间的爱情已经“失望”乃至“绝望”。虽然我自己也有过伤心痛苦的时候,但内心中还是有一种信念,对真挚的爱情有种不灭的追求。世界已然如此残酷,如果自己内心也没有任何值得信仰的美好,实在是太可悲了。我觉得这也许是对真善美的一种坚持,总觉得自己至少还有这份信念。而有了这种坚持,就会憧憬未来能有持久、稳定的感情。同性间如果关系要持久稳定,随着年纪渐长,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往往一方会承受不住,只能选择分手,这样的故事听说过很多,我不想重蹈覆辙。如果想要有一份稳定的感情,必须要承担起一份责任。曾经问过很多人关于对婚姻的看法,答案不外乎是“走一步看一步,过几年再说”。个人并不赞成这样的“鸵鸟心态”,因为不去直面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而且到了一定的年纪,必然会遇到这一问题。
在我看来,出柜是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和情感负责任的态度。出柜后才可能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真正地去经营和维持一段稳定的感情。这是出柜最直接的目的。更关键的是,大学后我对个人独立意识的增长,我清楚地意识到,我的人生,我的感情,都应该自己做主,不应该也不可以受到外界(包括自己父母)的干涉,这是价值观上的意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我想我应该能做到。
我从小的愿望就是读好书,离开那个小县城。希望能跳脱父母建立的小圈子,能有自己的新生活。与父母双方都保持距离,自己不隶属于任何一方,我是保持中立的,不希望被牵扯到其中任何一方。当初你们两在一起不幸福,离婚没有询问我的意见,不幸福就分手追寻各自的权利,不要为了孩子一辈子不开心。现在我和异性恋结婚是不幸福的,至少我知道自己的幸福在哪里,因此希望父母不要横加干涉。这番话是我当年在父母面前放过的狠话,在感情婚姻方面,我一直提醒父母不要给我压力。我相信出柜的最初很可能不被接受,但最终是会接受的。

yy:那么对于出柜你是规划过详细的计划吗?
弥撒:最初当然是在网上或者生活中观察别人成功出柜的经验和教训,也时不时给父母制造一些暗示。我是去年决定要在2012年出柜的。高中懵懂的时候,跟父母提过,说过不想要孩子,觉得很麻烦。到了大学,每次回家,面对父母询问恋爱的问题都说“没有过”,他们还曾担心我是不是因为父母离异的关系,喜欢坚强的单身妈妈,在他们看来就是“破鞋”[yy表示无语= =,父辈果然偏见太深哎~]
曾经和母亲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我预见到我们母子之间会有一场劫难,如果处理得好,会更亲密,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母子都做不成,因为你会不认我这个儿子”。
“去哪里找高人算过了,到底什么事?”
“时机未到,到了你们就知道了。有些事情,明知道做了你会伤心,我还是必须做。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你都是我妈妈,我会永远爱你。无论你是否认我。”
今年过年的时候,适逢藕姨来杭州签售《我的同志孩儿》,趁父母不注意,我把这本书带到家里放在家里茶几下面。过了半个月,给妈妈电话说“我有本书落在家里,你帮我找找,我清明或者五一回来拿。这本书很有意思,你无聊的时候也可以看看。”
第二天早上,妈妈的电话就来了“你那本是什么书,我跟弟弟说,这个是你推荐的,让他先看,结果他跟我说这本书是讲同性恋的。”很久之后,我发现那本书上讲同志被迫结婚的那一页被妈妈折了角。妈妈只是很疑虑地问我“你应该不至于吧?”
我想,最初的铺垫已经顺利成章了。但是真正出柜的话最好当面讲,而不要通过电话或者QQ,这样不够诚恳。如果不能面对面,很多事情不能控制,如果万一情绪崩溃,甚至都无法在一旁安慰。
又过了一天,妈妈的电话又来了:
“那本书有那么好看?你为什么会对这本书那么感兴趣?”
“那些人挺可怜的,我挺同情他们的。”
“同情是同情的,但到底是不健康的,是变态的。”
我想起过年的时候,我指着电视里的费翔说他是同性恋。妈妈不相信,认为这么花花肠子,不健康。还告诫我,以后就算不结婚,也不要走这条路,不然妈妈会伤心的。当时我就感觉妈妈是想让我把话咽回去。。。

IMG_8779.jpg

[沉默ing。。。]

锄药:为什么你选择在单身的时候出柜?
弥撒:因为父母很多都不了解情况,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很容易想到自己孩子“变成”这样是不是被人带坏了。此时如果有BF,反而不利于讲清楚同志存在的客观性。出柜是为了自己,无论有没有BF。单身出柜也使得父母不会迁怒于其他人或者其他事。只有当他们无法逃避这个问题,才会静下心来坦然地思考这个问题。当然,想要出柜也不用刻意单身。我不赞成把同志的特性强调,更倾向于把同志和普通大众的同质性,而不是异质性。大众对同志的认知总是“半条腿踩在艾滋病上”。所以我们自身需要有这个觉悟,需要洁身自好。无论是温和派、改良派,还是激进派,都有存在的意义。多元的声音表达,民众自动会分辨。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的关注,围观就是种力量,是种支持。少做灌输的东西,比如灌输道理。就像出柜,需要铺垫。需要让他们先关注起这个问题,关注我们快不快乐,是不是有很难受的东西想跟人交流。

时间跳到了十二月二十六日晚,弥撒已经和家里出柜

yy:那聊聊你出柜那天的经历吧?
其实已经铺垫很久了,差不多是3月下旬的时候,那天是我的农历生日,所以回家和母亲弟弟团聚。“妈妈,我有件比较重要的事要跟你单独谈。”
坐在阳台上,我和妈妈面对面。“妈妈,你还记得我曾经说过,我预料到母子间会有一场比较大的劫难。过得去,母子关系会更亲密,过不去,母子可能都做不成。当时你觉得我在开玩笑。现在,这个劫难来了。我有件事情要告诉你。”
妈妈很紧张地盯着我。我也停顿了很久,因为想要道出的那句话需要无尽的勇气。。。
我妈主动接话:“要告诉我什么?告诉我你是同性恋吗?”
我就知道之前的铺垫起了作用。于是我点了点头。所以,其实出柜的三个字是从妈妈之口说出来的,我并没有这个机会提到那三个字。
我妈妈看到我点头,表情很失望,很伤心,甚至还有点愤怒。她说“你做人做倒去(方言,意思是做人怎么能堕落到这种地步)”。
于是我开始给妈妈普及:同性恋这件事,首先这并不是病态,也不是道德问题。这只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我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坏事或者错事,也没觉得有什么好丢脸的。
我妈妈就问我“真的这么确定自己是吗?”
于是我第一次在她面前,从自己高中到现在7、8年的时间里,所有的心路历程都告诉了她,阐述了自我认同的过程。虽然她一直在听,但她的眼神一直回避与我交汇。我妈并没有表现出当场就情绪崩溃的反应,我认为这在我的预料之中。
我对她说,同性恋在社会中是有一定比例的,是客观存在的,你儿子是这样的,你就当自己买彩票中奖了吧。如果我车祸、重病、癌症、瘫痪,你也必须接受。而我现在什么都没有问题,你应该接受。可是我妈妈说了一句最重的话:我宁可你得癌症,也不希望你是这样的人。
我只当是妈妈的气话,所以没有放在心上。
我妈妈是个很要强的人,她总是觉得不能在我面前流露出自己最软弱的情感。但是那天晚上,我听到她在被窝里拼命地压抑着哭泣。(妈妈和我弟弟一起睡,我睡在旁边折叠床,妈妈在乡下租住房子,弟弟读书陪读),我心里很难受。很想去安慰她。因为这件事给她带来了冲击,对她造成了伤害。但我犹豫了,因为我知道她很要强,我知道她不愿意被人看到她流泪的姿态。长这么大,即使父母离异,也从没见到她流泪过。
第二天我就回了杭州。妈妈还是送我到车站,临走时,我把自己打印出来的关于同性恋方面的资料给她,希望她多看看。但她表现得很不屑,认为这些不过是类似于邪教的洗脑材料。分别时我尝试拥抱她,但她表现得很抗拒。
后来听我姨妈说,当天下午,我妈妈跑到街心花园,边哭边给姨妈打电话,告诉了她这件事[我鼻子很酸,我可以理解作为一个母亲当时的那种无力和悲伤]。所以迄今为止,只有姨妈知道这件事。

IMG_8785.jpg

出柜后,妈妈停止主动联系我,无论我打电话还是发短信,她都一律不回应。但我知道她会看短信,所以我就发了很多很多短信,每条都很长。我理解她的抗拒,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帮助她们度过这段心理抗拒期。

姨妈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和妈妈的关系处于冰点的时候,我常常通过姨妈和她联系。通过她,我也间接地了解了很多妈妈的想法。

当然,和姨妈的这种网上交流有时还是很尖锐。刚开始几天,在QQ上争论性取向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是不可逆的还是可逆的,争论很激烈。虽然我们两代人的观念差距很大,我还是告诫自己,就出柜这件事,还是要努力和父母达到双赢的状态。父母是自己的亲人,没有必要因为性取向的问题,跟自己的亲人做完全的情感切割。这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谁输谁赢的问题。子女和父母其实可以求得一个双赢的局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子女,应该先让步,多妥协。但涉及原则立场的问题,即使是父母,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就比如,我是不是同志,这不是父母的主观意志,或者我本人的意志决定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我只是想他们报备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我是不是同志,本身并不需要取得父母的许可。但是作为亲人,作为在人世间存在的一种强烈的情感羁绊,我有义务向他们解释、普及。我觉得,这才是出柜的难点和重点,而不在于求得父母接受。因为无论父母是否接受,我都是同志,不要陷进自己制造的误区,感觉出柜就是要得到父母的接受。因为大多数父母一开始不接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轻松欣然接受,就根本不需要解释和普及了。

IMG_7498_副本.jpg

yy:那出柜之后,现阶段的情况还好吗?

弥撒:出柜快10个月了,现在看来,情况还不错。我没有丧失自己的原则立场,和我母亲的关系也恢复得不错。我妈妈现在已经会主动联系我了,似乎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但实际上,每次回到家,一有机会,她还是会教育提醒我,要我改过来,不要在歧路上越走越远。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温柔但又坚决地告诉她,不要异想天开办不到的事情。如果能改的话,我早就自己改过来了。我妈只能无语。

前段时间,我姨妈和我聊天,她说,只要你健康、开心,我们就放心了。我感觉,我妈妈虽然没有放弃改变我性取向的幻想,但是她已经开始试着接受现实了,开始调整之前她对我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毕竟要改变心态,总是从调整心理期望值开始。也许,从前,她们对我的期望是娶妻生子,升官发财,不过自从经历这些事后,我感觉,她们开始更加关注我究竟过得开不开心,对我的期望也变成希望我能照顾好自己,健康幸福地活下去。

yy:那最后你有什么对其他底迪美眉的建议吗?

弥撒:我也只是个个例,只能作参考。我想说的就是,如果要出柜,早作准备,多做铺垫。坚定立场要硬,注意态度要软。

最后我想感谢论坛,也感谢栏目组成员,祝酷儿人物访谈越办越好,造福更多同志。

最后送上一段自己的祷告词与诸君共勉:

我不算信徒,但我依然祈求上苍,怜我奔波苦,悯我夙夜心。生而为gay,本知难免流刑之苦;求真求善,何惧坎坷颠沛之痛。世俗的伦常,固难保全;凡夫的执着,还请庇佑。归罪我,考验我,锻造我,成全我。与虎同行,伴虎而眠;一苇杭之,再登彼岸。有良人在侧,此生无憾。善哉。

后记:这是酷儿访谈开始以来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期访谈,从今年的3月10号开始,直到年末的12月底结束,也从弥撒准备出柜跨越到了出柜之后,于是我想这期访谈的意义或许已经不再囿于我最初设想的出柜前后的对比或者是出柜可能出现的结果,更在于:时间与改变。事实上,当我收到这篇访谈稿,到我阅读,再到我从硬盘里四处寻找当初拍的照片,这一个晚上,我仿又重历了这一年,孤身、论文、恋爱、闭关、分手、论文,仿佛一切只是画了个圈回到了起点,但我深知隐于表象下的改变,比如心境日趋平和,更深知感情于人生于自己的意义,也开始放缓脚步不再为情而思虑挣扎。所以,我想要表达的是,种种的经历,无论出柜,无论恋爱,无论受挫抑或是成功,我们都在时间的伟力中慢慢改变,终有一天我们会寻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懂得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和珍惜的,而寻找到真正的自己远比盲目的寻找那个所谓的他更重要。在距离新年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听着钢琴曲,敲打着这些字,觉得生活一如初时般美好,也希望弥撒、yy妹妹、所有的人,都能幸福而自知的继续着各自的人生。

——kiokio

怒顶有故事的弥撒哥哥:onion_13:

觉得师父讲的出柜的时候,自己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说得很好。出柜的时候家里必定是个烂摊子,这个时候自己必须稳住阵脚,不能也乱掉了。什么事情应该退让,什么方面要坚持,自己心里要非常清楚。
其实我觉得自己出柜以后(虽然同样革命尚未成功),父母对我的期望也是同样从各种学业又成之类的目标向健康平安转变。以前很多跟父母一提就会炸锅的想法,现在讲起来都不会怎么样了。
婚姻在外在形式上的本质可能就是经济、法律上的了,正如师父所说,婚姻就是一种团购。但我一直觉得婚姻还是很神圣的,一个爱人和一个恋人对于你的意义还是不一样。所以自己还是希望能跟爱的人走入婚姻。当然这样的意义不是法律可以赋予的,是自己赋予的。
人生很多时候像是在螺旋中上升。如楼主所说,看似回到原点,但又是一轮成熟。祝福师父,也祝福所有人。

终于编辑完了吗~~:onion_24: 前排围观:onion_24:

弥撒的出柜经历好thought-provoking

现在想来,那天聊天真的是聊得有点儿太短了……

于是来参加访谈,让你一次聊个够:onion_14:

我说的是跟安魂弥撒聊天……:onion_21:我要这么聊起来,那说教味儿得老重了……小孩子们铁定不乐意听啊:onion_22:

那让弥撒来采访你,这本来就是档儿严肃的说教栏目:onion_32:

弥撒老霸气了。:onion_15:

对着变幻的年代大水果采访,我肯定会现原形,根本严肃不起来好么:onion_15:

:onion_20:那就立马从焦点访谈变成快乐大本营

还是X-man比较恰当吧

为啥要说自己是女生额,不解

你以为所有人都要像你这么充满阳!刚!之!气!啊!

因为括号里的是采访者yyy姐姐的心理活动!

啊哈哈哈哈,原来如此,还以为是弥撒傲娇的小心思呐

知吾者草也。:yc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