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乡村爱情》让我震撼。演员的演技,真实自然;生活细节,丰满而栩栩如生——从细节的丰满和真实度来看,是第一流的作品。
把小事情演真,演细,是所有的叙事作品一样的规则;区别在于,能演真和演细的程度:程度高,就是第一流的作品,如电影《小武》、电视剧《三国演义》;程度低,就是第二流的作品,如电视剧《汉武大帝》、《神探狄仁杰》。
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乡村爱情》,无疑是第一流的作品。并且,它很简单,主题很简单,就是逗乐;丰满、真实的细节,第一流的演技和典型角色,简单、幽默、快乐的主题——这是一个有趣的、了不起的组合。
《小武》也有丰满、真实的细节,但它像是上帝凭空俯瞰芸芸众生的感觉,沧桑,冷漠。无常而渺小的人,被衬在滚滚的时间、宽广的地域、芸芸的众生间,是历史感、无常感。这是另一种组合。
而真实而乐观的影视剧,《乡村爱情》是给我留下印象的第一部。
赵本山自己说,张艺谋看了他的电视剧,看他的眼光都变了——惊讶和欣赏;他得到了高水平专业者的认可。
托尔斯泰说过,真正的艺术,不需要任何艺术评论中介,不需要任何解读,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就是唯一的媒介,也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托尔斯泰说过,他最看重的对他作品的评论,是没有文化的人的看法。赵本山的《乡村爱情》取得了巨大成功,万人空巷,收视率极高,这就是最高的肯定——真正的艺术的重要评价标准。
托尔斯泰说,文学评论家虽然很多并不懂艺术,但却有巨大的权威,甚至影响到了第一流的作家。托尔斯泰为此还专门给出过例子,一位优秀的作家,如何在文学评论家的影响下,走入歧途,创作慢慢走了下坡路。
第一流的作家尚且逃不出文学评论皇皇理论的权威压力,更何况文化水平不高的赵本山。虽然当代国内的文学评论水平不怎么样(可能并没有国外严格学术意义上的文学评论)——我曾经浏览过几本国内文学评论人士写的作家评论传记,一味吹捧,缺乏最基本的独立、严谨等学术操守——但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大学教授,社会地位和教授头衔,吓住一个土包子赵本山却绰绰有余。
有一次在《乡村爱情》的研讨会上,“知识分子”说赵本山的作品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缺少文化内涵——我看了,哈哈大笑。当时赵本山气得发了脾气,说,我的电视剧就是给观众乐子,没有复杂的东西。“知识分子”对赵本山的反驳是不屑一顾的,他们身后有皇皇的“学术”背景、教授头衔的撑腰,很自信,根本没把土包子农民赵本山放眼里。
然而,赵本山是对的。他不仅是对的;而且是第一流作品的创作者——仅仅从创作者的角度,赵本山早就有足够的资本把评论家鄙视一亿遍了——殊不知,某西方大师级的文学评论家去世的时候,一辈子都耿耿于怀做了毕生的评论,但却没有能力创作一部作品。
俄国第一流的作家尚且都会被文学评论家的评论左右,更何况文化程度不高的赵本山。春节期间推出了新的《乡村爱情》,我很遗憾地看到,它试图在反应一些复杂的主题。反应农村的经济,文化,时代下的生活,不是赵本山的专业,隔行如隔山,超出了赵本山的能力;让贾樟柯往逗乐、有趣上靠,他也做不好——根本就不是一个风格啊!任何真正的艺术都是带个性的!
赵本山的病因不仅仅是研讨会上的“知识分子”,也有春晚“主题思想”的原因。一定要反映时代风采、国家好政策,小品一定要有好的主题思想。赵本山演出的早期小品,如深圳去结婚,反应改革开放,有主题;不是赵本山的例子,比如黄宏的超生游击队,也有主题。赵本山后期的卖拐等纯逗乐的小品,倒是走上了正规,甩开了主题思想的包袱。但最新推出的《乡村爱情》,主题思想又出来了,这必然是硬伤——这已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真艺术与假艺术的分野。
作为一个小品演员,早期的赵本山是第一流的,无我而自然;成名之后,处处自矜有我,水平急剧下降——几乎所有的名演员都有这个过程,像宋丹丹、李雪健这样不管名气多大都无我自而然的大师级演员很少。
但是作为一个导演,影视剧的创作者,赵本山是一个天才,创造了奇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把握住了艺术的本质和精髓。从早期的《乡村爱情》看,他遴选的演员,几乎都是第一流水平,非常自然、真实,看不出演戏的痕迹;作品的细节又极其丰满、真实——第一流的作品。
高峰过后,春节推出的《乡村爱情》,表明赵本山走上了歧途——被文学评论家和主题思想引上了邪路。这是他自己的不幸,也是观众的不幸——亿万观众翘首以待的,简单、幽默、细节丰满真实的电视剧,或许以后很难再出现了。
文化程度,没有影响到赵本山创作出第一流的影视剧,但是却影响到了他的创作价值观,被错误的权威唬住。
2014.3.10